殳海:五年前預見本次對抗賽結果 校園籃球仍未培養出男籃主力

来源: 公眾號

2024-09-04 12:44

賽事結果引起了許多人的驚訝,如果對於CUBAL聯賽和中國籃球的青訓體系關註不多的話。CBA球隊代表著職業球員的未來,但竟然在比賽中無法擊敗大學生球隊,實在令人意外。然而,實際上,這樣的結果在五年前就已經出現過。上次全國U21和CUBAL四強對抗賽要追溯到2019年,當時CUBAL的代表隊,包括清華大學、中南大學、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,總共取得了15勝5負的成績。相比之下,廣東、新疆、四川和廣廈等四支CBA青年隊總共只拿下了5勝15負。盡管當時廣東隊派出了已經在CBA聯賽中征戰的胡明軒和杜潤旺等球員,以此回報比賽舉辦地深圳球迷的支持,但仍然未能獲得優勢。那次比賽可以說改變了人們對於CUBAL球隊和CBA青年隊天賦比較的看法。五年過去了,參加過那次比賽的球員們都已經離隊,現在一些球員已經進入CBA選秀大會,不再有資格代表他們的母校參加賽事。然而,新老交替過後,對抗局勢並未發生太大變化。面對這種情況,校園籃球的支持者們自然會再次高聲呼喊,希望校園籃球能成為中國籃球未來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。正如姚明所說,“中國籃球的未來在校園”。籃球作為一項大眾運動,應該紮根於更廣闊、更深厚的土壤,只有更多的人參與,籃球項目才有更廣泛的選材基礎。尤其是籃球是一項具有很強對抗性的運動項目,作為一項集體性項目,需要更多的實戰經驗積累,並且需要在對抗中發揮個人水平,同時克制對手。因此,與CBA青年隊相比,CUBAL球隊在比賽經驗上具有先天優勢,經歷了更多的重要場合。隨著CBA選秀制度在2015年正式引入,郭凱、王少傑、張寧和王嵐嵚等球員相繼在職業聯賽中站穩腳跟,給了更多大學籃球隊招募年輕球員的底氣。他們手握著名校文憑這個巨大優勢,尤其是北大和清華的名牌效應,使得它們在招生時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。憑借這樣的資本,這兩支球隊在大學賽場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,並為CBA聯賽培養了大量後備軍。然而,在這個看似成熟的邏輯背後,顯然還存在一些問題:王少傑、王嵐嵚曾接受過國家集訓隊的征召,張寧參加了巴黎奧運會上的三人籃球比賽,但校園籃球至今還沒有培養出足以成為中國男籃主力、入選世界大賽12人名單的球員。很遺憾,這種情況目前還不存在。